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上月全国海关拦截不合格食品185批次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2年5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据统计,2022年5月全国海关在口岸监管环节拦截安全卫生项目等不合格未准入境食品185批次。上述未准入境食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图片


一、亚洲地区输华食品不合格批次较多


优顶特研究院统计发现,如果按国家分布来看,2022年5月未准入境食品分别来自全球23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亚洲来源地较多,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日本、泰国、阿富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伊朗、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地区),总计121批次,占比达65.4%。


其中,中国香港(28批)、越南(23批)和日本(18批)居前三位。


图片


除亚洲以外,还包括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丹麦等6个欧洲国家的36批次不合格食品,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3个北美洲国家的16批次不合格食品,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大洋洲国家的12批次不合格食品。


图片


二、标签问题突出,(固体)饮料受关注


据统计,未准入境食品不合格原因涉及标签不合格、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货证不符、未获检验检疫准入、感官检验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营养强化剂使用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包装不合格、含有杂质、未随附相关证明文件。其中,标签不合格居首位,有47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25%。此外,还有部分食品存在检出动物疫病、超过保质期、含有未获检验检疫准入的动物源或植物源成分、产品霉变、污秽腐败等其他问题。


图片


优顶特研究院注意到,中国香港某公司的饮料产品此次有25批次产品均因标签不合格被拒。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101-2015)出台之前,我国有碳酸饮料、固体饮料、可可粉固体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果蔬汁饮料等众多饮料标准,但目前均被GB 7101所代替。


图片


该标准适用于饮料,不适用于包装饮用水,对污染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限量要求均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基础标准执行,而标签也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要求,标准对乳酸菌饮料和含有活菌(未杀菌)型乳酸菌标签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说明。


图片


近年来,固体饮料因携带方便、即冲即饮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固体饮料“伪装”成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销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标签标识问题尤为突出。


2022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对固体饮料标签标识、警示信息、虚假宣称等作出了细化规定。该《公告》已于2022年6月1日起实施。


图片



公告提出,固体饮料产品名称不得与已经批准发布的特殊食品名称相同;应当在产品标签上醒目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固体饮料”,字号不得小于同一展示版面其他文字(包括商标、图案等所含文字)。


公告要求,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蛋白固体饮料、植物固体饮料、特殊用途固体饮料、风味固体饮料,以及添加可食用菌种的固体饮料最小销售单元,还应在同一展示版面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的20%。警示信息文字应当使用黑体字印刷,并与警示信息区域背景有明显色差。


相信随着新规的实施和进口固体饮料的不断增多,未来在海关总署月度未准入境食品名单上,也少不了固体饮料的身影。


三、肉类与水产不合格统计


进口肉类和水产品等冷链食品一直是大家较为关注的品类,也是夏日中烧烤摊必备的食材。


图片




首先来看肉类产品,从2022年5月检出的未准入境肉类产品来看,一共13批,重量为132621.5千克,约为132.7吨。包括牛产品(8批,澳大利亚)、禽产品(冷冻鸡爪4批,俄罗斯和美国)、猪产品(丹麦)。未准入境原因以未获检验检疫准入为主,其次是含有杂质、货证不符、污秽腐败。


再来看看水产品,2022年5月水产品未准入境的批次一共43批次,重量为838871.81千克,约为838.9吨。涉及产地包括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伊朗、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新西兰、巴基斯坦。


图片


进口水产品未准入境的原因也比较不一,包括货证不符、包装不合格、未获检验检疫准入、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标签不合格等政策性或技术性问题,以及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及磷酸盐、感官检验不合格、产品霉变、检出动物疫病、土霉素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


进口食品安全,历来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其进口申报开始,海关会对其展开严格的全方位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老百姓们“舌尖上”的安全。优顶特研究院在此希望广大进口商和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海关有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来源:优顶特研究院




相关资讯